手工不像用機器做,做的速度太慢,則有一個壞處,就是有種想不起來『當初這個東西是怎麼做的』的感覺,這也是我要把它們寫成文章的原因。

我現在對當初在做書桌的時候,四支桌腳的準備幾乎沒有印象了,這次又要再做一個不一樣的書桌,但桌腳料的準備,感覺像是第一次做一樣,很不順手,到了第二支、第三支,才慢慢的熟悉。這次是從厚度2吋的毛料開始。

第一支腳,我是先把它鋸成快要接近50x50cm才開始刨平,這麼做有個壞處,因為50cm的寬度,有點窄,很難判定它到底有沒有水平,還是歪斜一邊?雖然透過winding stick會有些幫助,但我還是寧願先刨平一個大平面,確定這個大平面是平整的之後,再開始分切成角料。

角料通常是正方形的棍狀,長度也較長,後來我把角料的製作,大概整理成三大檢查要點,之後就是這三個要點重複檢查以確保它夠精準。首先一樣都是先做出平整的參考平面,以及直角平面,接著將大概的角料大小鋸下來(當然還是少不了先用劃線器劃線),開始準備寬度及厚度。

這三個檢查步驟,幾乎是需要同時注意的,所以也沒有順序可言,不過角料直不直當然是最重要的。由於角料比較長,當然是要找一個又直又長的線確認一下有沒有直,我手邊有一支長的直角尺,大概60cm左右,勉強可用,檢查看看直角尺有沒有蹺蹺板的現象,如果有,找出支點位置,用刨刀整平。如果沒有這麼長的尺,我們家的餐桌,也是木製的,但應該是機器製的,平面度應該會不錯,也可以當作直線的依據。再沒有,相信你的眼睛,把它湊到眼睛邊邊來看,看看邊有沒有成一直線,我的經驗,眼睛很準。

這次我是用No 6 Fore Plane當作我整平的主力工具,我在之前常常出現的Bow現象,這次確實沒有再出現,不過我想在處理板材的時候再下定論會比較準,畢竟角料厚度較厚,用來評斷可能不太準。

第二個要檢查的就是Square,這個東西不必多說,太重要了,每刨到一個段落,就要檢查一次,要確保當下刨的面哪邊需要多刨一點,哪邊需要少刨一點,即時修正。第三個則是厚度,當刨到接近劃線的位置時,就要開始注意了,用游標尺量測角料上、中、下的厚度,然後翻面做相同的量測,翻面量測等於是確保面的左右兩邊厚度一樣,其實也就等於是確認square。

這三個動作,再強調一次,是反覆的量測,有時刨到快要接近換線處,才發現原本的參考平面好像不是直線(例如發生Bow、Cupping的變形時)也是有的。就要趕快再修正原來的參考平面,當然修正完,還需要再重新劃線一次,希望還有足夠的厚度,因此,在角料準備的過程中,這三個檢查是重複又重複的,千萬別偷懶。

 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