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邊有的木材毛料,大部份是一吋厚度的,最近需要使用到12mm左右的薄板。我都是依照之前木板減薄的步驟來做。簡單的說就是先刨平一個參考面,再依據這個參考面畫出周圍一圈12mm的線,把木板縱切後,刨平至這一條線,就完成一塊厚度12mm的薄板了。

理論上是這樣沒有錯,但是最近在做的時候發現,縱切過後,原本刨平的參考面,竟然捲起來變成一條弧線了,這種變形在國外的木材變形分類裡面,稱作Cup。這不是幻覺,也不是一開始粗心沒有做好,這是確確實實發生的事情,因為當我做了第一塊,發現有這個現象時,原本也以為我是一開始參考平面做得不確實,但當我做第二塊,非常小心的確認過參考平面是平整的,但一旦縱切完後,木板就變形了。

從上圖來看,參考平面是左邊的面,右邊的面有一條我用劃線器畫的12mm標線,可以看出參考平面捲成中間凸起來的形狀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我還不是很清楚,這看起來不像是木材含水量造成的變化,因為是一縱切完馬上就發生的。會不會跟木紋方向有關,仔細觀察這塊木板的年輪,樹木的中心應該是在參考面的左邊,原本厚度是1英吋的時候,厚度足以撐住變形,一旦厚度被削薄後,就變形了。這只是猜測,還沒有上網找到相關的資料,而且是不是Cup變形的方向都是與年輪的方向相反呢?這還要再觀察看看。

總之,在製作薄板(12mm以下)時,要開始注意這種現象發生的可能性,得先觀察是不是只有年輪中心附近的木板,才有這種鋸開後變形的問題,又是往哪個方向變呢?

Update:

  • 上網查了一些資料,果然跟我的經驗是一樣的,豁然開朗,請看這一篇解說
  • 還有一個要注意的重點,就是通常我在刨木頭的時候,都是用vise夾持,當板子越來越薄的時候,要注意夾持時的變形量,我測試當15mm厚的木板,輕輕夾就已經可以看出變形了。所以在準備這種薄板的時候,或許用bench dog是比較好的方式,如果要用vise也必須要知道現在是有變形的可能,當檢查平面時,務必將vise鬆開來確認平面才會真正準確。

 

One comment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