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上次作擀麵板的時候,拼了一次板,但畢竟只是牛刀小試,經驗不足,當時沒有察覺到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這次拼接桌板,尺寸大多了,當然難度也增加了。上次提到要拼接的兩個面,要併在一起用刨刀刨過後,就會自我補償(self-compromise),拼起來就會沒有gap。事實上,還是有技巧在的。這裡提到的”刨刀刨過”,其實是要把兩面修到一樣平整,在刨木板側邊的時候,因為側邊的寬度通常很窄(也就是木板的厚度),無論是刨刀沒有調整好,或是刨刀承靠在側邊上不穩,常常會刨斜掉(厚度方向),如果把兩片木板的接合面併在一起,即使是厚度方向的面刨斜了,當兩面接合時,因為斜的角度是一樣的,所以仍然可以接得很密合。這就是所謂的自我補償。

但是,那是厚度方向有自我補償,沿木板長度方向的方向如果刨斜了,那可是加倍奉還,也就是併在一起刨時,兩個木板都斜向下的話,等到翻過來接合面相接時,就是一個斜向上,另一個斜向下,所以gap會是兩倍大。沒錯,這個慘案,也發生在這次拼接上,後來索性不將兩塊板子併在一起刨了,一則因為板子不一樣寬,要併到高度一樣,還要仰賴另外兩個夾子將前後夾緊調高度,板子又重,實在很吃力,再來就是兩個板子併在一起時,面不平,有很大的縫,所以後來我就將要接合的兩個面,一個先用vise固定,另一個直接疊上去,看看哪邊不平整,直接用刨刀慢慢修,然後不斷檢查厚度方向的square,兩個板子疊在一起時,上面的板子如果會搖晃,就是有傾斜,如果穩穩的座在上面,應該就沒問題了。

這次我用三片拼接成90cm x 60cm的桌板,拼完之後,面不是很平整,還要用刨刀跟scraper再修過。這應該跟我一開始三塊板的平整度不夠有關,希望下次可以做得更準一點。

後記:

雖然,我用scraper把接縫處修得很滿意,但是後來發現,板子拼起來有點弧形,誤差已經大到不可接受了,有點沮喪,檢討原因大概有幾點:

  1. 可能一開始對於精準度有點不夠嚴格,有些板厚沒有達到marking gauge的地方,差一點點,這個應該是應可作到,但是沒有作到的地方。
  2. 接合面的處理,我後來用堆疊的方式慢慢修正,取代self-compromise的方法,似乎不是很好的選擇,當我發現兩片併起來有gap的時候,就應該要意識到面不是很平了,應該要即時修正。
  3. 會呈現弧形,也有可能是用clamp夾的時候,夾得太緊,而我在夾的時候,只顧著端面有沒對齊,平面有沒有對齊,但忽略了板子有沒有完全平躺在clamp上面,從上面蓋上去的夾子,也應該要注意跟拼板的平行度,這樣的錯誤應該當時就能察覺。

既然錯誤已經發生了,要如何補救,當然也很重要,目前有幾個想法:

  1. 重新鋸開,重新整平,接合面重新刨平,確定互相吻合後,再拼一次,但我怕寬度不夠,雖然我還預留了2cm,另外也怕再整平後,厚度也越差越多,這要試過才知道了。
  2. 如果上面的方法不行,只好把這塊拼板再切開,當作其他部份使用。重新從毛料開始,再拼一次修正這次的錯誤。這不能喊苦,因為將來拼板的機會太多了,基本功一定要練好。

 

Leave a Reply